认清形势 群策群力努力实现2007年高考本科达线目标
金义来(岳西县汤池中学)
一、任务和目标:
2007年2月,县教育局以教基函[2007]01号通知的形式,确定了2007年秋季高考全县普高本科达线指标总数为1600人,具体分解见表一:
表一:岳西县2007年高考指标分配表
学校 |
应 届 |
历 届 |
合 计 | |||
计 |
重点 |
计 |
重点 |
计 |
重点 | |
岳西中学 |
511 |
105 |
565 |
106 |
1076 |
211 |
汤池中学 |
134 |
5 |
246 |
12 |
380 |
17 |
店前中学 |
75 |
10 |
69 |
4 |
144 |
14 |
全县合计 |
720 |
120 |
880 |
122 |
1600 |
242 |
其中我校应届本科134人,历届本科246人,合计380人,应届重点5人,历届重点12人,合计17人。就应届生这一块来说,具体测算的依据为(1)2004年普高招生的生源质量;(2)测算比例参照2006年普高学生各段高考达线率确定,每段比例各不相同。根据县教育局指标分配原则,形成汤池中学2007年高考应届班本科达线指标分配表(表二)。
表二:汤池中学2007年高考应届班本科达线指标分配表
科 类 |
班 级 |
中考580分以上(达线率90%) |
中考560~579分(达线率53%) |
中考540~559分(达线率35%) |
中考527~539分(达线率23%) |
中考527分以下(达线率4%) |
合计 | |||||
人 数 |
应达标数 |
人 数 |
应达标数 |
人 数 |
应达标数 |
人 数 |
应达标数 |
人 数 |
应达标数 | |||
文 史 |
303 |
0 |
0 |
1 |
1 |
8 |
3 |
7 |
2 |
33 |
1 |
7 |
306 |
0 |
0 |
6 |
3 |
14 |
5 |
6 |
1 |
39 |
2 |
11 | |
307 |
0 |
0 |
8 |
4 |
11 |
4 |
6 |
1 |
22 |
1 |
10 | |
310 |
0 |
0 |
7 |
4 |
6 |
2 |
8 |
2 |
36 |
1 |
9 | |
311 |
1 |
1 |
6 |
3 |
10 |
4 |
4 |
1 |
28 |
1 |
10 | |
312 |
0 |
0 |
7 |
4 |
13 |
5 |
7 |
2 |
31 |
1 |
12 | |
理 工 |
301 |
1 |
1 |
7 |
4 |
11 |
4 |
10 |
2 |
28 |
1 |
12 |
302 |
1 |
1 |
7 |
4 |
12 |
4 |
6 |
1 |
28 |
1 |
11 | |
304 |
1 |
1 |
9 |
5 |
13 |
5 |
8 |
2 |
22 |
1 |
14 | |
305 |
1 |
1 |
7 |
4 |
12 |
4 |
10 |
2 |
31 |
1 |
12 | |
308 |
2 |
2 |
10 |
6 |
7 |
3 |
4 |
1 |
28 |
1 |
13 | |
309 |
1 |
1 |
10 |
6 |
8 |
3 |
9 |
2 |
21 |
1 |
13 | |
合 计 |
8 |
8 |
85 |
48 |
125 |
46 |
85 |
19 |
347 |
13 |
134 |
从分配表统计,文史类59人,理工类75人。重点为中考620分以上人数。我校应届为5人,其中308班2人,304班、305班、309班各1人。
数据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补习班各班级也要参照此形式,计算出本班本科应达线指标和重点指标(历届生本科和重点指标分解原则)。2006年高考,县教育局综合考评六项指标,其中五项我校均为第一。尽管高考“走人”不是学校业绩评价的唯一标准,但社会期望高,因而学校在进行正面宣传引导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只能被动迁就社会评价。
近年来,我校高考达线人数一路攀升(表三),
表三:近年高考汤池中学达本科线人数统计表
年 份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本科达线人数 |
69人 |
152人 |
205人 |
285人 |
336人 |
471人 |
可以说是,一路走来一路歌。就高考“走人”这一块来说,一届是从上一届扛过旗子,接过火炬,再传到下一届的过程。就今年而言,07届是从06届接过火炬,再传给08届的过程,万万闪失不得。今年,县教育局考虑我校生源质量实际,将本科达线指标定在380人,应当说,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二、现状分析:
2006年高考前的训练题,难度系数是参照2005年高考试题和分数线而设定的。2007年高考前的训练题,难度系数同样是参照2006年高考试题和分数线设定,分析近两年我校应届班考前复习提高情况为表四:
表四:汤池中学2006、2007年应届班考前复习提高情况分析表
科类 |
2005年三本线 |
2006年高考我校应届达线 |
2006年三月份高三段考成绩 |
后期复习提高分 |
2006年高考三本线 |
后期复习预测提高分 |
本次段考相当于本科线 |
此分数前学生 |
指标数 |
缺额 |
文史类 |
470人 |
49人 |
前49名最低分422分 |
48分 |
493分 |
近50分 |
443分 |
38人 |
59人 |
21人 |
理工类 |
462人 |
115人 |
前115名最低分399分 |
63分 |
474分 |
近60分 |
414分 |
25人 |
75人 |
50人 |
从表四分析,即使保持文科50分,理科60分的提高空间,达线人数文科仅38人,理科仅25人,而指标数是文科59人,理科75人,仍然有非常大的缺额,文科少21人,理科少50人,理科形势更为严峻。当考虑文科达线59人,本次最低分降到了425分,比2006年三本线493分差68分;理科达线75人,本次最低分降到了365分,比2006年三本线474分差109分,所以就应届来说,不论文科还是理科,缺差面都还很大,这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次警示,一次提醒,需要我们共同重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才能改变局面。
三、策略和措施
(一)认清形势,端正态度。
从刚才数据分析,今年我们应届难度明显大于历届,应届理科难度大于应届文科,但指标是钢性的,我们必须完成。鉴于此,请在座的全体高三教师务必看清这严峻的形势,从而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思想是灵魂深处的东西,是行动的指南,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才能自觉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坦率地说,在我们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极少数不良现象,如上课迟到、早退,不能坚守课堂;过份关注学校放假;过多承揽家教等等。所以,需要请大家正确处理几种关系。一是家庭事务与工作的关系,家庭固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疲惫的身心需要休息,一日的风尘需要洗礼,有倾诉与呢喃都是人之常情,但工作更是一种经济活动,是我们获得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二是个人应酬活动与工作的关系;三是家教与工作的关系(补充关于调课的事例:严格意义上说,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学校安排的工作和任务,应当无条件服从,但工作人员基于低姿态的策略,尽量商量,征求意见,于是就出现了推辞)。今天会议既是动员会,也是誓师会,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端正态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今天是
(二)加强研究,提高效率
有一个观点,大家绝对认同,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要努力成为有最好的教学效果的老师。每年高考前都发行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权威机构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体现了高校对入学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大纲》对考试的知识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明确了考试的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并附有参考试卷,以有助于我们复习时对《考试大纲》的理解。应当说,这两份材料是我们复习和考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每一位高三教师都要细致研读,历年授高三课的教师要研读,第一次授高三课的教师更要研读。你可能会说,与往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大同小异,是的,“大同”部分保持了高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小异”部分则体现了高考的变性,往往是我们更该关注和重视的部分。教材是高考试题的来源和知识的载体,多数高考试题都是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或对例题和习题的深化与拓展,所以有“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说法。我们后期复习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有意识地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对典型例题要进行归纳、延伸、迁移和拓展;历年的、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是我们进行试题训练的题源,因为这些试题编制严密,表达规范,并收录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库,用这些试题进行训练,对学生的指导性强。
(三)协同作战,分类指导
从班级指标分解表看,高三各班指标平均11人,依据本次考试文科指标59人切线,分数所落为425分,理科指标75人切线,分数所落为365分,所以后期复习,我们应着力抓住文科400分以上,理科350分以上的学生,促一促,努力使这些学生能达本科线。班级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分析,较多关注前十五名的同学,按学科落实到授课教师头上,有效提升跛腿学科的成绩;同时,班主任和授课教师要正确对待时间越靠后,学生成绩分化越明显的事实,正确引导中游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坚守后期复习。后期测试频度自然很高,试题选择和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和诊疗性,在复习重点的安排、专题的组织、答题技能训练等方面,一定要有的放矢,也要做到有备课才上课,不能信马由缰,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是哪里。
(四)关注课改,关爱学生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继部分省、市实施新课程之后,我省普通高中从2006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实施了新课程。高考旗帜鲜明地表态,要支持新课程改革,在高考试题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是情理之中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和比较新老教材在体例安排、案例选择、甚至是叙述表达上的差异并着重强调。后期学生分化越来越明显,高考升学的压力使学生变得更脆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在最后阶段,我们要更多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主动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学校的温暖,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学生有效地驾驭自我,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充沛的体力,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迎接高考。
总之,高三后期复习,我们在认清严峻形势的基础上,一定要群策群力,加强研究,关爱学生,努力实现2007年高考本科达线目标。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