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一)基本情况
岳西县汤池中学是岳西县三所普通高级中学之一,坐落在距县城
学校现有教职工175人,平均年龄32岁, 90%以上具有本科学历,其中8人为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35人、中级教师66人。省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2人,市县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40余人。现有教学班39个,在校学生2156人。学校现有校园面积75亩,已被批准的规划土地面积120亩,校舍面积
汤池中学经过五十年的积累沉淀,经过近几年不懈的追赶,经过几次让社会各界感到惊奇的跨越,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从这里走出了美国匹兹堡大学
(二)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培智育德。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贯穿这样一个理念必须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
1、师生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立足于教师的成才、成功;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特长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
2、尊重个性。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尊重个性,在管理中破除单一的思维模式,要发挥好所有教师的个性特长,并由此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最优化的发展空间。
3、全面发展。就是坚持面向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面向师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以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校的办学举措,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适应时代发展又符合汤中学生客观实际的教育方式。
(三)现状分析
汤中在岳西县高中布局中区位劣势等因素,骨干教师的流失现象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二类生源也让学校时时接受挑战。
根据岳西县城总体发展规划,温泉镇将逐步成为县城扩展区,人口新的密集区即将形成,从而使我校的发展规模、生源结构、办学模式、办学思路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而把握好这样发展机遇是一个必须要做好的课题。
二、三年发展目标
(一)制定目标的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教兴县”战略发展目标,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创建特色;坚持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全面素质、提升学校内涵品质、凸现学校教育特色为办学重点;坚持以科研、课改、创新为办学手段,扎实有效的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向德育要质量的工作思路,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师生,以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实现办学目标。
(二)三年发展总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校园环境美丽、设备设施先进、管理严谨规范、质量稳步上升、办学特色明显,师生热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省内知名、市内一流的名副其实的新型农村省级示范高中。
(三)三年发展的主要工作及其措施
1、硬件建设
合理和现代的教学设施,能为学生创设愉悦身心的良好成长环境,能促进教育教学的高效率。优美的校园和人文环境,能让学生每时每刻受到无声而有力的教育。
工作目标:以建设生态化、信息化、人文化的现代化文明校园为原则,突出以人为本、育人至上,把校园环境当作学校的一门特殊的隐性课程来看待,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完成校园内应有的改造任务,完善教学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为师生员工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具体如下:
⑴完成学生宿舍楼标准化的建设工作;
⑵完成学校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修建工作。
⑶各专用教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率要达省示范高中标准,多媒体设备进教室并逐年升级更新。
⑷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效率,让网络成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有效工具。
⑸完善、健全、实施后勤管理的各项制度,后勤岗位工作要进行科学量化,加强考核力度;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⑹建章立制,落实安全责任,加大物防、人防、技防的投入,使学校安全工作上一新台阶,确保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创建省级“平安校园”、“文明单位”。
⑺为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益,教师电子备课设备逐年更新。
工作举措:
⑴争取岳西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可能完成学校东侧的征地工作,以解决学校用地问题,也可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⑵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关心支持,使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到位。
达成标志:
2009.9-2010.8 争取政府支持,完成学生宿舍楼的改扩建工程;
2010.9-2011.8 完成学校危旧房的拆迁;
2011.9-2012.8 完成学校操场东移及配套设施的翻建更新工程;
2009.9—2012.8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逐年种植一些适宜保护生态环境的名贵树木,增加部分人文景观,努力成为市级、省级“文明单位”。
2、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三年发展的突破口。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保证。
工作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能把握学校发展机遇,团结和谐,廉洁奉公,关心师生,有良好群众基础的领导班子;同样,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 “敬业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良好教风。具体如下:
(1)制定培养计划、考核方法,按照县教育局干部培养选拔条件,做好校级后备干部的考核推荐工作。
(2)进一步优化学校中层岗位配置,完成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新老交替工作。
(3)根据教育局有关骨干教师的管理细则,进一步健全培养、评选、奖励骨干教师机制,评选校“教学能手”(在教龄不满5年的教师中产生)1-3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50人左右,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新增5-10人,产生“特级教师”。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活动,在各类技能比赛中成绩力争达到同类学校中上等水平。
工作举措: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组织推荐、民主监督的考核形式,培养和选拔校级后备干部。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提高全校教职员工以德治教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抓好校本培训,干部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完善拜师结对制度,形成以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为目的的管理观念。
(4)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一年一度的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质量。
(5)创建教师主动成长机制。鼓励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网络资源的应用与管理,鼓励教师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成功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创建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文字总结和科研能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达成标志:
2009.9-2010.8 制订教师三年自我发展计划,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各学科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各级骨干重点培养对象;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在不满五年的教师中评选1—3名“教学能手”;
2010.9-2011.8 重点培养对象、骨干教师应积极参与县级教学教研展示;争取有3—5名教师在市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
2011.9-2012.8 教师在教研、科研、技能比赛等方面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争取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大幅增加。
3、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面对心理、身体尚不成熟的学生,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和多样化显得尤为重要。规范化教育便于教育的承接、延续、渐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多样化教育可避免教育的呆板、空洞和低效。强化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便于学生德育思想的认同、接受和化解;便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向德育要质量。
工作目标:立足培养合格公民,从先成人再成才的学校德育基本目标出发,探索一套针对本校学生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内容、方法和途径。培养一支事业心强、富有爱心的德育骨干队伍,营造一个人人都是德育工作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学生文明、安全、健康的成长。具体如下:
(1)立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铸造学生美好心灵。引进“成功、成长、成才” 教育理念,从学校德育基本目标出发,探索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途径,使“成功、成长、成才” 教育发挥应有的效应。
(2)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的德育骨干队伍,完善德育制度建设和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形成人人争做德育骨干工作者的氛围。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弘扬正气,彰显先进。
工作举措:
(1)以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为主题,按学生年龄和生理特征构建分层系列教育,促进良好校风和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体分层如下:高一年级:重点在规范、习惯、兴趣等方面实施德育教育;高二年级:重点在自律、责任、感恩等方面实施德育教育;高三年级:重点在法制、审美、协作、理想、择业等方面实施德育教育。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培训和研讨。完善班主任工作细则,定期组织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基本功展示、经验交流和综合评定;二是以老带新,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三是提高任课教师的德育工作参与意识,注重课堂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四是健全校外辅导员队伍,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五是搞好专题研究,个案分析,经验交流,建立一支德育工作的研究队伍。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一是进行系统的学生干部培训和考核;二是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干部施展才能,如升旗仪式,一日常规管理,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和学雷锋活动等;三是利用团队的各类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四是制定“优秀学生”的评比细则,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4)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网络化德育管理模式,向规范的管理要质量。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奖惩制度,做到评价科学,处理适当;二是组建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搞好德育工作;三是成立家长学校,定期请各方面的专家来校讲课,提高家长的育人素质;四是建立健全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社会六个环节的管理网络;五是通过定期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讲文明的高尚道德情操,让人文精神在校园内绽放异彩。
达成标志:
2009.9-2010.8 优化德育队伍,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和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初步达到学生培养目标,优化校园宣传资源。
2010.9-2011.8 建立一支完备的德育工作队伍,培养德育工作后备干部;优化德育工作制度和德育工作考核机制。
2011.9-2012.8 完成德育管理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竞争上岗;将德育工作制度内化为德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德育工作考核机制转化为好中奖优的奖励机制。
4、教学工作
精细化的教学管理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能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教师的科学施教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因材施教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学会研究,要感悟教材,会剖析学生,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
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切实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研水平,扎实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水平达到县同类学校的中等水平。具体如下:
(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载体,立足校本研修,立足向“常态课”要质量,推进信息技术进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以培养学生尤其是高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为学生自主性发展奠定基础。
(3)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模式,开发课程资源,每年出版和修订一至二本校本教材,提高体育、艺术、科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工作举措: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型“常态课”教学模式。在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继续关注常态课,把常态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题来抓。逐步完善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细化目标、指导学法;点化主体,启发思维;优化过程,强化反馈,讲究效率。
(2)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备课组为载体,面向社会开展学科教学开放周活动,形成以公开课、学科竞赛、专题讲座、专题研讨、黑板报等形式的主题系列活动。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形成校长-分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学质量负责制;对教学常规进行严格考核,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二是成立由分管校长为组长的督查指导小组,确定督查指导的步骤:第一步,示范引路。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市校级骨干教师带头上好示范课。第二步,整体推进。不分学科,不论课型,统一以课堂达标要求为标准。第三步,巩固提高。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提高。
在具体的督查指导中,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树立典型。在教师中树立各学科的典型,善于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帮助优秀教师总结成功经验,搭建舞台,让优秀教师通过示范、专题讲座或心得交流(网上)等形式,引领其它教师一起成长。
加强视导。建立教学视导制度。学校主动约请市县的教学视导,建立严格的听课、讲评制度,定期开展全校性、专题性、研究性的课堂教学视导活动。通过教学视导,要不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加以肯定与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供有关教师参考。视导活动要在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涵,形成教学特色,促进教师奋发有为上做文章。
评课精准。通过评课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评课分为四种类型,即专家评,同仁评,学生评、家长评。体现两个原则:即少讲客套话,评课语句要精炼,多谈实际内容;少说谦恭话,评课角度要准,多提建设性意见。评教采取书面问卷或座谈的形式,设立不同的评教内容,确定量化标准。学校综合各条渠道反馈意见,确定等级与任教者见面。
落实整改。各年级备课组根据评课情况对任教者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治。措施一,要求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主动向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请教,听一课上一课。措施二,限期改观。学校规定自我调节时间,在此期间,教导处派专人跟踪了解转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补救。措施三,换人易岗,对带不上去,帮教无效者采取果断措施,即使是学期中途也要更换。
绩效挂钩。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检查、整治评价等情况适时记入教师个人档案,并与教师的职评、年度考核、评选先进、晋升等利益分配紧紧联系起来,以此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促进其自觉修炼,自求发展。
(3)深入开展兄弟学校间校本教研。充分利用县内外的优质资源,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互访、骨干引领、专题研讨、命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使兄弟学校间优质资源共享,教师在相互的对话、交流的同时视野日益开阔,理念逐步得以更新,教师间合作反思的意识明显加强,以此促进听与被听双方教学的改进。
达成标志:
2009.9-2010.8 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常态课”的基本要求必须人人过关。
2010.9-2011.8 将“成功、成长、成才” 教育与本校实际结合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2011.9-2012.8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最后走向自主成功,学生学习能力有较大提高,同样,教师教学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高考本科达线率超市平均水平。
5、教科研工作
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建立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科研队伍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的有效途径。
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教科研在学校的领先地位,确保教科研经费的投入,教师参与率不低于60%,各级各项课题结题率达90%。坚持办好《汤中教研》,拓展师生视野,力争每年在市级以上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论文不少于20篇。
工作举措:
⑴抓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注重教师科研培训,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⑵抓科研课题的指导和管理。要切实抓好已经立项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形成省、市两级科研课题研究体系,充分发挥示范中学的示范作用的作用。
⑶抓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研究贴近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的教育问题,发现、总结和推广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要通过跟踪调查、座谈等形式,帮助优秀教师总结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外教育教学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把学校和教师的成功经验宣传推介出去。
成功标志:
2009.8-2010.8 对已立项的省市课题进行分步实施。组建主课题组中心成员;各年级、各学课确定对应的子课题,确保按时按质结题。 完成《节约教育》省级课题的结题、《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等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
2010.9-2011.8,完善课题研究组织,聘请专家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论证,同时对相关教师进行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完成《信息化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农村学校教师文化研究》、《生命化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等省级课题的结题工作。
2011.9-2012.8不断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在申报新的省级课题基础上力争申报国家级课题。
三、三年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学校发展与建设工作,每学期专题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正的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较好达到预期的目标。
2.成立由支部、工会、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成员组成的监控小组,每学期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写出评估报告交教代会审议。
(二)制度保障
1.规划实施实行分工负责制。由校长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具体目标和主要工作分解到部门实行专人负责,要求相关部门制定规划实施的年度计划。
2.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要将三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奖惩挂钩。
3.完善校本培训制度。以保证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能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汤池中学正步入发展新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及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奋斗,会用五十年发展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经验与智慧,继续发扬“拼搏进取,求是创新”的精神,乘势而上,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汤池中学七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