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 > 教研热线 > 正文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室工作总结及下学期工作要点

作者: 时间:2022-01-20 来源:
    在支委会、行政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室坚持以教研为基础,发挥教研的先导作用,立足于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注重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在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教研工作

1.规范教研活动,建章立制激发潜能 

开学初,为激发全体教师潜能和活力,促进教师发展与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制定《汤池中学激发潜能活力促进教师发展的实施方案》、《汤池中学学科主任遴选考核细则》、《汤池中学教科研管理、考核和奖励方案》等制度建言献策积极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研管理,推动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标准和操作方法。设立教研活动日,在实践上较好发挥了学科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面提升我校教科研的综合实力和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坚持每周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强化教研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意识。坚持考试成绩评价制度,形成较为科学客观的教学成绩分析报告,为各学科教学提供参考资料。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提倡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提高了课堂效果。

2. 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安徽省全面实行新教材和新高考的新形势,教研室暑假期间督促全体高一高二教师完成新教材网络学习培训;10月份,又组织高一英语赴太湖县朴初中学参加安庆市普通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现场培训会。

教研室敦促教师全员参加了公需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暨十四五规划建议》的网络学习培训,合格率到达百分之百。杨续亮、刘春、余丽、储应宏等四位老师参加了信息技术2.0培训者的县级培训,全体教师到12月底完成了信息技术2.0网络学习和第一阶段的考核任务。为了提升我校老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专题学习试卷的排版,编辑等技能,学习如何运用七天网络平台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等。为了让全体老师学习课程标准修订版,组织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印刷,汇编了近五年来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全体教师人手一册,促进了老师的业务学习,提升了教师把握新高考、领会新课标、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校本研修,开展校际教研交流

本学期校本教研取得显著成效,各学科教研组共开设了120节校内公开课,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基本建立,学科组内互帮互学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本学期校际教研交流活动频度较高。岳西中学政治组来我校开展了《德育渗透·新教材教学》主题交流;我校数学组到潜山二中、历史组到太湖二中、地理组到望江中学分别参加了“共进合作发展教育联盟”新教材“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语文组到店前中学参加了安庆市高中语文“城乡联动 协同发展”暨安庆九中与店前中学“课题研究”的教研活动;艺体技术组参加了在安庆二中(东区)召开的安徽省第十一届艺体特色高中建设论坛活动、安庆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班。

“五校联盟”活动精彩纷呈:10月22日,朱庆宏校长主持召开“联盟学校校长会”,探讨了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应对策略,商讨了联盟后期教研活动安排。高中思想政治、物理、英语等学科新教材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先后在汤池中学、潜山二中、安庆九中如期举行。九位老师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课后的交流发言和专家讲座更是让每一位参与者收获满满。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学发展的新形势,提升研讨新教材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搭建成长平台,助力名师梯队培养

以示范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业务精湛、成绩显著”为目标,依据《安庆市培养“名教师、名班主任、 名校长”实施方案》组织评选了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徐正龙副校长,市级学科带头人杨续亮、朱读君,市级骨干教师崔用平、吴育刚等“三名”人员,并召开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门会议,强调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把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和引领我校学科组的建设与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

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本学期有三个市级课题和一个县级课题顺利结题,为了发挥课题的辐射作用;各类教学比赛成绩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市级优质课等系列竞赛奖九人次,县级解题竞赛等系列竞赛奖九人次。组建指导教师团队,与从初中调入我校新老师实行结对,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助力名师梯队培养,课题研究成果丰硕,为我校教研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二、下学期工作要点

1.继续坚持狠抓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围绕“践行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办学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做好市县级课题申报、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和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2.继续坚持狠抓教研组常规活动。一要明确研讨目标,重在提升能力、搭建平台、注重实效;二要跟踪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提前规划,作业量严格控制;三要立足学科特点,教研活动主题化、专题化、系列化,解决突出问题;四是要进一步探寻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研文化。

3.继续坚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的校际平台、“五校联盟”、“共进联盟”等为抓手,进一步拓展校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为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供帮助。

4.继续坚持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重点关注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从高一年级电子备课为切入点,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再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有正对性的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继续坚持发挥阶段性考试诊断评价功能。不断优化段考和周测的数据分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6.积极配合学校其他职能处室完成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