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 > 教学资源 > 正文

“打开作文思路”教案

作者:佚名 时间:2012-11-28 来源:本站原创

汤池中学语文组  刘召元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中的发散性思维,力求创新,克服作文思路中的“套板反应”。

(注:“套板反应”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对文艺创作和行文态势所做的心理分析。所谓“套板”就是前人所说的“套语”,也即今人所谓“滥调”。意思是当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旧有的、习惯的俗滥陈词。“套板反应”是写作中墨守成规、陈陈相因的心理习惯。其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老一套。)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作文时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思维方式,在作文中充分体现出新意,力避陈腐、俗滥,从而提升作文的品味。

教学难点:

教学中对学生的生成的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对学生的引导,是本节课收获与否的关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指出作文中易出现的现象,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这一年多的作文训练,我发现大家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同学,都能写出感情充沛的文章。但仍然有不少的同学在写作文时思维放不开,尤其在统一命题中大家的思路“撞车”的现象还是很多。不仅仅你们,我们只要留意高考的作文反思、探究方面的论文也有类似的发现,那就是,同学们的思维容易出现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套板反应”:大家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同一个题材。讲亲情,必然是家中谁谁冒雨或冒雪送你去医院;写苦难或挫折必然是家中有人受伤或死亡,造成“舍弟江南死,家兄塞北亡”的悲剧假相之类的笑话。这类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当然是大家的生活积累不够,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你们可能也没觉察到,那就是,大家在写作开始时的思维没有打开,在很窄的空间里做文章,这样,你们本来就比较狭窄的生活面就更加紧窄,怎么能写得出大开大合的感人的文章呢?今天我们就和到堂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一起来探讨我们如何最快地打开作文写作的思路。(出示多媒体)

二、推进课程

1、抛砖引玉

在让大家动手之前,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话题,我们该如何的来思考。例如,就拿我们刚才讲的“苦难”为话题,来进行尝试。大家可能很快就想到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经典的话(学生读出),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大家的思维都局限或汇集于此,把苦难作为成功的“前提条件”,想到“启示”“前提”等话题,那就极有可能陷入了“套板反应”,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在阅卷老师那里,就成了俗滥的下乘之文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做一点小小的改变,把“苦难”视为成功者或担大任者的“幸福”,以“苦难是担大任者(或成功者)的幸福”为话题(例如毛泽东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思想就是把磨砺、苦难作为一种幸福的感受来体验,故能成就大事)两字之差,就变换了一个新的角度,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或者大家如果看过雨果的《悲惨世界》的话,里面也有一段很精辟的话可供我们参考(出示多媒体),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立意:苦难,奇妙的试验杯。这样我们文章的立意就可能由一个平庸的话题来一个华丽的转身,从而让读者(确切的说是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为我们的做获得一个很好的印象,也为自己后面写作选了一个良好的角度。因此,我强调写作打开思路之时应力避“循规蹈矩,中规中矩”,力求“新、奇”。当然,我这是抛砖引玉,下面大家就按照这种提示,各显神通,以“读书”为话题,来一次“头脑风暴”,写出尽可能多的立意,关于要求,请看多媒体(显示),然后大家一起评判,看那些话题能引起我们大家眼前一亮。看那个同学写得最多,最好!开始!

2、师生互动

分三步走:第一,有首先想到的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下来;

要求:

想开去:路径,多一点,再多一点!距离,远一点,再远一点!

想具体:细节,何人,何时……具象,何物,何景……

要记录,选择,组织这些内容。

要力避“循规蹈矩,中规中矩”,力求“新”“奇”。

第二,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再次展开联想,不允许有相同的项,看学生能写出多少有关“读书”的不同的项;教师充分引导。

第三,让同学们一起完成评判的工作:找出让你眼前一亮的内容,看哪一项得到的肯定最多,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一部分要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引导、协助。

三、小结

在以上互动的基础上引导大家:打开作文思路要想到更多一些,更远一些。当然,打开思路只是我们写作文的第一步,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我们开了好头,后面的文章就有了基础。同时,我们的思考都必须是立足于生活。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希望大家在有良好的开头的情况下,再更好地结合生活体验写出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