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中学语文组 胡祥友
第一章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有人说,语文是树,语文教学是植树,作文教学是育花孕果。为调查农村高中作文“花果”情况,我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成因认真分析,以期真实反映作文教学现状,为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寻求科学的对策。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从2011年3月份起,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并辅之以访谈等方法。针对我校农村高中教学资源的现实状况以及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两类问卷,即学生问卷30题(见表一)和教师问卷26题(见表二)。问卷第一部分是关于答卷人的个人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是答卷人对作文“为什么写(教)、写(教)什么、怎样写(教)”三方面的回答。问卷设计是参照有关资料,并向有关专家咨询,还向较多的语文教师征求过修改意见后制定而成的。
在我校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我把问卷设计成电子表格,对我校1500名学生和24位语文老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各1350份和24份。取样为分层整群随机取样化方法,即在学校的每个年级选择若干班级的学生进行整体调查。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这个班为普通平行班,既非重点班又非较差的班。教师问卷的取样基本上与学生所在学校及班级的任课老师相一致。
(二)样本的基本情况
1、学生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学生样本均为我校高中学生,在回收的1350个样本中男生占57、41%(775人),女生占42、59%(575人)。各年级的学生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为:高一年级占64、81%(875人),高二占21、85%(295人),高三占13、34%(180人)。样本的选择以高一最多,因为该年级学生在作文训练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高一打牢打好作文基础,对其今后的高考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均有很大的帮助。高三年级因为要迎接高考,比较特殊,也取样较少。从学生作文成绩看,较差的占25%(337人),一般和较好的占70、81%,很好的占4、19%(57人),可见作文水平不容乐观。
2、教师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回收教师问卷24份,其中男教师16人,占66%;女教师8人,占34%,可见在农村普通高中,男教师明显多于女教师。职称方面,中学高级占10人,占41%,中学一级11人,占46%,中学二级及以下职称的3人;从学历看,都是本科以上,最高学历为教育硕士。从年龄情况看,40岁以上13人,占样本量的54%,其余的是31——40年龄段,占样本量的46%。可见目前农村高中,新生代的语文教师急需补充。
二、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与讨论
(一)对学生问卷的分析与讨论
动力学写作教学原理(DCCB)认为,中小学的写作教学可分为两个教学系统: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重点,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热情,使其产生想写的欲望,产生写作行为的心理动力。然后让学生建构写作的一般思维操作模型和文体写作的操作模型,从而生成真正活生生的非构思写作操作技术能力。最后是让学生在自改互评中,在广义的写作发表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写作的意志力、事业心,最后产生良性循环,生成更强大的写作心理动力。在课外作文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阅读、练笔等项目活动,进行写作习惯的培养和语言感觉的积淀,从而为写作行为提供材料信息和语言美感的信息,最后生成写作的信息动力[1]。在此理论的观照下,从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见表一)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心理动力的匮乏是造成学生作文动力性困难的主要原因
所谓动力性困难是指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自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使人具有学习的自觉性,把学习看作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使整个认识活动积极化,并始终伴随着愉快的情绪。对写作感兴趣的学生往往态度积极,观察细致,愿意多写,作文水平也较高。反之,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把作文当作苦差使,被迫作文,敷衍成篇。从表一“作文兴趣”栏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作文感兴趣的仅有122人,1091人在写作中感受不到快乐。正由于没有兴趣,对作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无从发现可写的生活状态。但高中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1114人希望获得作文成就感,能被人称赞。教师正可利用这点,通过“广义的写作发表”满足学生的作文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生成写作心理动力。
在我翻看的本校高一某班的随笔本里,从内容到书写明显看出写作热情不高。书写潦草,常用字写错的很多,内容缺乏真情实感,胡编乱造的居多。有个别学生甚至是全文抄袭别人的文章;就是平时正规训练的大作文中,常常发现这样情况:词与词之间,看不到想象的足迹;句子之外,感受不到诗意的延伸与飞扬;千篇一律的口吻或单调的热闹与平庸……作文兴趣的丢失,使作文找不到回家的路。
高中生作文现状调查统计表
性别 年级 作文成绩 (较差、一般、较好、很好)
调查项目 |
调查内容 |
是 |
否 |
作 文 兴 趣 |
1、你对写作文感兴趣吗 |
122 |
1228 |
2、你能从作文写作中获得快乐吗 |
259 |
1091 | |
3、你认为写作能力对人的成长重要吗 |
410 |
940 | |
4、你觉得自己的生活状况有东西可写吗 |
424 |
926 | |
5、你期望自己的作文被人称赞吗 |
1114 |
236 | |
作 文 内 容 |
1、你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吗 |
154 |
1196 |
2、你曾有意识地利用校内外的信息来写作吗 |
104 |
1246 | |
3、你尝试过在作文中评价新近发生的大事吗 |
51 |
1299 | |
4、你尝试过调查热点话题并写调查报告吗 |
16 |
1334 | |
5、你曾从电视电影中获得写作素材吗 |
85 |
1265 | |
6、你常阅读课外书以增加知识面吗 |
196 |
1154 | |
7、你常利用课本中出现过的材料吗 |
139 |
1211 | |
8、你常收集写作材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吗 |
73 |
1227 | |
9、你常把报刊中的内容作为写作话题吗 |
279 |
1071 | |
10、你觉得写作文时有话可写吗 |
346 |
1004 | |
作 文 方 法 |
1、写作时你常列提纲或打腹稿吗 |
205 |
1045 |
2、你常与同学交流写作经验吗 |
219 |
1131 | |
3、你想过什么办法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吗 |
284 |
1066 | |
4、你常常发表与课文内容不同的观点吗 |
63 |
1287 | |
5、你尝试过把自己的作文编订成册吗 |
100 |
1250 | |
6、你觉得老师教课文的方法对写作有帮助吗 |
177 |
1173 | |
7、你能从课文学习中获得写作经验吗 |
367 |
983 | |
8、你尝试过模仿课文的语言风格吗 |
262 |
1088 | |
9、你常依照课文中的文体进行写作练习吗 |
443 |
907 | |
10、你仿写过课文开头、结尾的写法吗 |
281 |
1069 | |
11、你会改写课文的内容吗 |
427 |
923 | |
12、你常仿照课文的构思、结构来写作吗 |
288 |
1062 | |
13、你常借鉴课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吗 |
384 |
966 | |
14、你常常修改自己的作文吗 |
189 |
1161 | |
15、你清楚各种文体的书写格式吗 |
824 |
526 |
2、信息动力的缺失是作文无话可说的关键性因素
“作文兴趣”侧重于对作文“为什么写”的调查,“作文内容”则是关于作文“写什么”的调查,即信息动力的调查。作文信息的来源有两方面:生活与阅读。学生首先通过体验和参与生活为作文找到“源头”。因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2]从“作文内容”调查项目中1——5题的有关数据表明,学生对生活相当漠视。由于不能从广袤的农村生活中发现作文内容得以负载的写作材料,难怪学生作文中充斥着陈词滥调,人云亦云。作文信息的另一来源是阅读,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课外阅读少,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吸纳新鲜的话题和材料,不会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材料,有限的材料又不能有意识地加以整理。对生活的漠视和阅读面的狭窄,使作文的信息来源几乎枯涸,难怪调查中有1004名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中国作文教育网曾对“你写不好作文原因”进行调查,有54、5%学生认为不知该写什么。[3]看来信息动力的缺失是作文内容贫乏的关键性因素。
农村学生课外不注意观察生活,不喜欢读书,那他们都干些什么呢?在与大量学生访谈中得知,他们把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上,因此可以像赵谦翔老师利用《东方时空》进行“绿色作文”教改实验一样,引导学生从电视中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注意写作过程中搜集材料。具体而言,可以结合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让他们评析人物形象,续写剧情,关注时事,做到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从而解决作文的材料来源问题。
3、操作动力的不足是作文能力性困难的重要原因
能力性困难是指写作技法和技巧等操作性方面的困难,是不知道作文“怎么写”,即“作文写法”方面出现了困难,产生这一困难的根源在于写作操作技术能力上的不足。如果有了写作的心理动力和信息动力,但因无法操作也写不成文章。正如有了米,有烧饭的热情,但如果没有做饭的本领,还是不能烧出喷香的米饭。在“作文写法”调查项目的内容设计上,考虑到农村高中课外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学业负担重的实情,因此主要调查学生利用课文进行模仿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情况,具体调查了仿思路、语言风格、文体、章法、选材、书写样式及创造性阐发课文内容、改写等方面。从调查结果看,大约只有20%的学生能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中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把课本上的写作知识、写作技能教给学生,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即进行本文所提出的“读写一体”的训练,最终形成“一般思维操作模型和文体写作的操作模型”,生成操作动力。除了调查学生利用课文学写作之外,还调查了作文写作的其他方面,发现1045名学生没有养成列提纲的习惯,1131名学生不与同学交流写作经验,1066名学生没想过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1161名学生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仅有100名学生曾把自己的作文装订成册,可见新课改倡导的“作文档案袋”的评价方案没有得到有效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校训练学生作文,目的在使他们学会写文章的本领。”[4]实际上学生写文章的本领远未到家,这表现在作文中为:立意平庸,材料陈旧,语言学生腔,结构上松散拖沓。在我翻看的学生作文中,写某位同学,一定写其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写某个老师,一定写其带病上课,或“我”生病时老师背“我”去医院等等。写惯写久了这些老话套话,学生几乎遗忘了要写“真话、实话和心里话”,作文与做人永远是两张皮。天长日久地训练此类文章,学生心里定会讨厌作文,加上老师所教的写作方法大多不能结合实际指导作文实践,作文成功感也就难以获得,于是由“讨厌”作文变成“恶心”作文,让作文一步步走向“沉沦”的深渊。
从上述调查中可知,农村高中生作文是“写之无趣”、“言之无物”和“写之无法”,其深层原因是作文心理动力、信息动力和操作动力三方面出现了问题。三动力互相关联,全面影响作文目标的实现。这些原因的发现,为对策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教学依据。
(二)对教师问卷的分析与讨论
从下面的统计表(见表二)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情况:
1、“作文教学兴趣”的调查
本项目共5个题目,从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看,16位教师对作文教学不感兴趣,4位教师认为写作能力对学生成长不重要,10位教师教案中没有作文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19位教师没有利用课文教作文,18位教师抱怨作文教学氛围不好。可见作文教学在绝大部分教师眼里仍是“老大难”,作文教学差的现状仍“阴魂不散”。在访谈中得知,有些教师对作文教学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作文出成绩难,提高速度慢,并且自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指导,加上高考作文的评分随意性大,作文教学氛围差,于是把时间花在能拿高分的阅读理解上。可能正由于这些想法使作文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技术,不让学生进行与课文写法相类似的仿写训练。
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问卷调查统计表(表二)
性别 年龄 职称 最高学历
调查项目 |
调 查 内 容 |
是 |
否 |
教 学 兴 趣 |
1、你对作文教学感兴趣吗 |
8 |
16 |
2、你认为写作能力对学生成长重要吗 |
20 |
4 | |
3、你的教案中有作文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吗 |
10 |
14 | |
4、你常有意识利用课文教学促进写作训练吗 |
5 |
19 | |
5、你认为当前学校作文教学环境好吗 |
6 |
18 | |
教 学 内 容 |
1、你非常重视写作知识教学吗 |
5 |
19 |
2、你非常重视写作技能的训练吗 |
8 |
16 | |
3、你非常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吗 |
7 |
17 | |
4、你常常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吗 |
6 |
18 | |
5、你常常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吗 |
9 |
15 | |
教 学 方 法 |
1、你常常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吗 |
8 |
16 |
2、你常为学生作文开发写作“源头”吗 |
6 |
18 | |
3、你引导过学生阅读课外书以增加知识面吗 |
7 |
17 | |
4、你常常要求学生写作时列提纲或打腹稿吗 |
8 |
16 | |
5、你引导过学生仿写课文的语言风格吗 |
10 |
14 | |
6、你指导过学生仿写不同的文体吗 |
5 |
19 | |
7、你引导过学生仿写与课文题材相同的文章吗 |
6 |
18 | |
8、你引导过学生仿写课文的立意吗 |
7 |
17 | |
9、你要求过学生仿写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吗 |
8 |
16 | |
10、你引导过学生仿写范文的结构章法吗 |
5 |
19 | |
11、你常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围绕中心选材吗 |
6 |
18 | |
12、你训练过学生改写课文内容吗 |
4 |
20 | |
13、你利用过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练习吗 |
10 |
14 | |
14、高考评分标准对你作文教学影响大吗 |
18 |
6 | |
15、你写过“下水作文”给学生示范吗 |
7 |
17 | |
16、你为学生建立过作文档案吗 |
3 |
21 |
2、“作文教学内容”的调查
新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此项调查题目在设计上体现了这一要求。从调查中发现,在写作知识的教学上,有5位教师非常重视,而只有8位教师重视写作技能的训练,说明在农村高中,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都不被老师重视。写作指导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即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批改和总结讲评,从调查中发现,17位教师对作文指导不重视。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巩固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写作能力提高的保证,是在有意识的作文训练中形成,调查中只有6位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从写作思维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情感操守、志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因此,应重视写作思维的训练,也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可惜从调查中发现只有9人做到了这一点。
以上有关数据显示,在落实作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上,高中老师存在着很大的误差:重写作知识的传授,轻写作技能的训练;忽视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和进行情感熏陶。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教师的指导一般只侧重于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法的要求,而对作文的内容,即如何体验生活和如何通过阅读获得写作启迪等方面的点拨很少,致使所学的写作方法大多不能合理运用。
3、“作文教学方法”的调查
此项调查是作文“怎样教”的调查,承前“作文兴趣(为什么教)”、“作文教学内容(教什么)”而来。考虑到农村教育资源、学生学业基础、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因素,此项调查侧重考查教师如何利用课文教作文这一点,调查内容与学生问卷内容基本上保持一致。调查结果与学生问卷所得结果相似,说明教师在利用课文教写作上尚有较大的“挖掘”空间,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探索作文教学最优化的途径。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此项调查中有关于激发写作兴趣、开发写作源头、引导阅读课外书等方面内容,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要求学生列提纲或打腹稿的有8人;作文批改、讲评受中考评分标准影响的有18人。“下水作文”能给学生提供写作示范,可调查中只有7人经常写,不会写者教不会写者的尴尬已经成了严重阻碍初中作文质量的“瓶颈”,因为教师不会写,不知写作的门径,没什么写作经验,怎么去评价、指导学生的作文呢?新课标“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但调查中只有3人尝试过为学生作文建立档案。
以上三方面的调查显示,农村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是兴趣不大,重视不够;指导欠妥,训练不力。语文教师的作文观念是以高考为准,为高考而教,学生为高考而写,把本应最具迷人的作文教学弄得很呆很蠢!对教师问卷的调查,为对策的确定提供了又一依据。
三、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成因
从上面调查所显示的信息看,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确实出现了问题——学生作文难,作文教学差。导致这些问题的成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高中的办学条件不高,教学质量不高的状况远未得到根本改变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农村高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8、8%;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占35%[5]。就我校办学条件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源质量不高,班级学生数太多,教师宿舍不够,学生食堂和宿舍不够,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不够……在这种条件下,要想取得较好的作文成绩,定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二)语文地位低下,写作教学氛围不佳
与外语和理科相比,在农村高中,语文地位低下。因此有人戏称“什么都教不了就去教语文”。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外语和理科占尽。加上教师对作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指导不得法,训练不得力,没有形成语文学习和写作的良好氛围,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作文教学长期游离于语文教学的边缘,没有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建立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讲解上,作文只是阅读教学的“附庸”,是单元练习中的一个语文作业,有作文而无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上,“通常是‘教教材’,实际上是以课后的‘思考和练习’为轴心的、为标的教学。”[6]重视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色,忽视文章的写作过程、写作技法的体悟。
(四)高中指挥棒的误导
这是造成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根本原因。为了高考应试而形成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已严重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在长期的高考阅卷中,作文从来就不能拉开成绩距离,再加上作文评分的非科学化、经验化、主观化等因素,这对认真扎实的进行作文训练的老师无疑是泼冷水,而对不认真进行作文教学的老师则是一种鼓励。因此教师和学生把全部精力或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学习练习上,对作文教学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应试策略:进行急功近利套路化、预制板化的作文教学与训练。
刘锡庆教授曾说:“作文是我们这个信息复制时代或批量化生产社会为人们保留的最后一片个性的天地和创造的绿洲”。[7]但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个性的天地和创造的绿洲” 渐行渐远,作文的“花果”零落不堪。对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其原因的揭示,目的是依此找出对策。就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首先应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诱发写作的“心理动力”;其次从生活和阅读中开发写作的“信息动力”;最后在课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作文“操作动力”。三动力的完美结合,莫过于:读写一体、写作档案袋这两个对策。
第二章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对策提出的依据及对策间的关系
杜威说:“方法是什么呢?方法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方法不过是材料的有效处理——有效就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材料达到一个目的。”[8]如果对此做一番推论:什么是对策?对策无非是对教材的有效处理,即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使用教材使之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策不过是有效地导向所希望的结果。之所以采取“读写一体”、“写作档案袋”的对策,是基于各方面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两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一、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对策提出的依据
作文训练的对策很多,之所以采用以上所提出的两对策,主要有农村现实、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依据。
(一)农村现实依据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农村高中语文教育资源的限制。在我走访的绝大多数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与县城重点高中差别很大,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开设某些课程必备的设施标准。即使有微机室、语音室和电教室,但真正利用的很少。图书室书籍陈旧且数量少,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
其次,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前面调查得知,农村高中语文教师以40岁以上的居多,人到中年,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抚养,肩上的负担很重,多年波澜不惊的教学难免让人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教室里虽然有多媒体设施,但在语文课堂上,一盒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教学基本上是课后的一种作业,学生处于自悟状态。
第三,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的失衡。农村高中的生源一般覆盖学校周围1——60公里左右,绝大部分是住宿生。有的学生家住城(镇)郊区,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好些,而有的家住偏远地带,家庭生活贫困,日常教育经费大大超出了家庭的人均收入。家庭的收入是决定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物质因素,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如家庭藏书、学习辅导、兴趣特长的培养等)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时下农村家庭结构失衡,一些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放假回家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而有些孩子不听长辈的话,有的长辈还宠着孩子。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差异很大,无疑给作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利用课堂的教学尤为重要。
以上三方面的现状决定着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任重道远。两对策正是依据现状,利用教材(“读写一体”)和新型的评价方案(“写作档案袋”),以“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
(二)理论与实践依据
这方面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首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其心理学基础。新课标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高中生在人生阶段上属于青年期的早期(16、17岁起至19、20岁)。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都达到成熟的时期,他们大多对世界、社会、事业、自己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有自己较系统的见解和核心的观念,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已有能力作出明确和核心的抉择。在高中阶段,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已经具备,对于教育者来说,应把对青年的教育集中到使青年“学会选择”这个人生定向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上去。
其次,动力学写作原理为其理论支撑点。动力学写作教学原理(DCCB)认为,中小学的写作教学可分为两个教学系统: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的重点,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热情,使其产生想写的欲望,产生写作行为的心理动力。然后让学生建构写作的一般思维操作模型和文体写作的操作模型,从而生成真正活生生的非构思写作操作技术能力。最后是让学生在自改互评中,在广义的写作发表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写作的意志力、事业心,最后产生良性循环,生成更强大的写作心理动力。在课外作文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阅读、练笔等项目活动,进行写作习惯的培养和语言感觉的积淀,从而为写作行为提供材料信息和语言美感的信息,最后生成写作的信息动力。
第三,作文能力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为其教学法指导的立足点。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与活动是紧密相连的。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相对于初中阶段而言,不像以前那么快,并且也逐渐形成某些语言习惯,逐渐成形。如果已经形成某些不好的习惯再去纠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并且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用在语文方面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少。学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作文训练上必须采取切实优化高中作文教学实践的操作性强的作文训练方法。
第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新形势是其实施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一栏中就写作方面有这样的规定:“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另外,高考作文命题趋向也起着方向标的作用,因此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上要以次为准绳。
最后,两对策皆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就“读写一体”而言,在历时久远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祖先留下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唐彪《读书作文谱》等专著中,就读写结合的关系均有精辟的见解。汉代扬雄强调“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欧阳修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他们也正是在多读的基础上又善于运用而留名史册的;
二、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对策间的关系
“读写一体”和“写作档案袋”的对策虽然有着现实、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依据,但是如果两对策之间互相抵牾,那么他们在具体操作时所起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在研究中发现,两者的关系正如爱默生所说:“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写作档案袋”记录了学生“生活的正文”,找到作文“写什么”的源头,学生获得了写作的“信息动力”;同时通过自评与反省,“广义发表”的形式,学生获得了作文成就感,激发了写作的兴趣,为作文“为什么写”注入了“心理动力”。“读写一体”的训练通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一“书籍”注解作文的写法,解决了作文“怎样写”的难题,训练了学生写作的“操作动力”。两对策互为一体,相互促进,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困难,为农村高中语文教师觅到了一把开启作文教学成功之门的钥匙。
总之,两对策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经验(“读写一体”)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融合了目前先进的作文评价方案(“写作档案袋”),不失为改变农村高中学生作文写作难,语文老师作文教学差的困境,实现作文目标的好对策。
一、“读写一体”的含义
“读写一体”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之一,在读范文中学写作,将范文当作写作的样例,让学生仿照样例进行写作迁移训练。它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训练序列,学生的作文训练是与课文单元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从课文中吸取营养。每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也包含了作文教学的要求,教师所教的课文,既是阅读教学的课文,也是作文教学的范文;学生学习课文以后接着就是进行写作训练,写作训练就是根据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课本中的范文,思想性强,艺术性高,题材、风格丰富多彩,语言文字又合乎规范,学生学习模仿的起点高;而且,课本中还有读写知识短文从理性上的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起点拨作用,这是综合型教材的一大优点。在我走访的学校,他们采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是此类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5册,每册按四大板块编排: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阅读鉴赏每册安排4单元,所选文章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思想立意、材料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可作为读写一体训练的选择点。因此,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阅读上学得的技能技巧迁移到写作上,进行科学有效地训练,这样就能解决上述调查中学生作文“操作动力”不足的困难,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兼顾“信息动力”的生成。
二、“读写一体”的优点
与其它的作文训练方法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摆正了读写关系。
第二,符合循序渐进、扶而后放的作文训练规律。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读写一体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为学生作文创造模仿的条件,不跳过模仿这一步,是因为学生作文如画画,先是依样画葫芦,画着画者就画出了技巧,画出了有新意的葫芦,画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当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点和启发的“扶”,而后“放”,即让学生自主作文,有更多的自由驰骋的空间。读写一体依托教材,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行读写互助练习,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第三,促进了读写的良性迁移。读写一体从学习的正向迁移理论来看,其本质是读与写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要素。事实上,读与写有许多共同要素,它们都是书面语言的活动,阅读中要理解的中心、题材、篇章结构、表达方式、运用语言等同作文中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都是可以相通的,学生也只有发现了读与写的相似相通的共同要素,由读到写的迁移才能实现,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阅读中的解题与作文中的审题、扣题相对应;阅读中的归纳、概括中心与作文中的立意、确立和表现中心相对应;分段、概括段意或立小标题与编写作文提纲相对应;区分课文主次与作文安排详略相对应;阅读中的捕捉中心段(重点段)与作文突出中心、安排中心段(重点段)相对应;品评课文与如何遣词造句及自改作文相对应;学习课文作者如何观察事物与作文前学习观察方法相对应。[9]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对应,读与写才能互相沟通,阅读知识与写作知识才能够互相迁移,读与写的活动才能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虽然“读写一体”的优点是如此显著,但从上面对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利用课文教作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作文的情况不容乐观。就教师而言,在阅读教学上,其指导思想是建立在“文以载道”的语文教学思想上,强调的是对课文所体现的思想(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的分析。所谓分析,也无非是把教参上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技巧等重说一遍,很少去分析文章的写作技术、写作过程。学生在课本上所获得的只是政治、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知识,没有获得应有的写作经验和技术。阅读和写作是绝对分离的,不能互相影响,因此成为作文教学差和学生作文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老师虽然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但仅限于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手法运用于作文,但仅仅有技法还远远不够,认识能力和人格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敏锐地观察生活,怎样透过表面深入本质进行思考,怎样以饱满的激情感悟人生的;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观察角度、真诚豁达的处世态度、追求真善美的执着精神、豁达的心胸以及浪漫的情怀。这些才是作文的灵魂和根本,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学生的作文焕发光彩。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为了农村学生将来的发展,通过读写一体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这些基本能力尤为重要,也正因如此,
第二节 “读写一体”的实施程序
“读写一体”就是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做到读写互相促进,让学生全面发展。其实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与课内阅读结合;二是与课外阅读结合。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四步: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操作步骤、评价总结,现将其实施程序叙述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主要包括分析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环境。首先是教学内容分析。主要是分析课文中有利于进行读写一体训练的范文。新课标指出“教材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农村高中所用的语文教材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许多选文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练习,加上课后安排的写作知识短文,如果合理利用,的确能起到“范文作鉴知识引路”的作用。为使“读写一体”落到实处,首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选文做一番涉及作文教学的研究,统计出哪些篇目,在哪些方面关涉到作文教学的训练,并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选用适合迁移的内容。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阅读鉴赏”一共选了三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小狗包弟》(巴金)、《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与之对应的“表达交流”是“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这一单元是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教学目的是引领学生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考察单元选文及写作要求,可选用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进行读写一体的训练。这篇范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作者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能用简练的文字,有条不紊地刻画一位学术高师的形象,足见作者的高明之处,在重点赏析作者的精妙写法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它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因此在写作迁移时可仿写文章的思路、描写手法等表层方面。在深层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揣摩文章简练的文风,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来。这样的读写一体的训练,学生就基本上掌握了写文章应注意思路、细心观察,从而获得了思维操作动力。
其次是学生情况分析。新课改有关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读写一体训练时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分析学生的发展情况,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握学生作文“最近发展区”,即学生作文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通过教师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加速学生的发展。如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模仿技能,教师就可以以此为立足点,进一步训练其作文创新能力。
最后要分析环境。环境是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和氛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伙伴等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能动构建意义的方式来获得的。因此在进行读写一体训练活动时,可以通过生动直观、情趣横生的学习场景,充满激情、活泼热烈的交往场景,相互悦纳、情真意切的心理沟通去开发环境资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尤其在农村高中,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创设情景,通过读写一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作文教学。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我创设了作文“诵读会”这一作文交流环境,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在班上读出来,这样的作文环境符合学生希望获得作文成就感争的心理需要,扩大了作文交流的对象(由单向的师生转向师生、生生); 更为重要的是诵读时要不丢“面子”,就得想办法解决作文“里子”(即内容)的“假大空”弊端,从而真正用心作文。在教学中我从三方面来开展和深化“诵读会”,即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真”挖掘出来,亮出“真我”,感悟“真情”,探求“真知”,从而获得“成就感”,让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皈依。(详见拙文《诵读会上觅“真文”》)
二、目标拟订
这是承前“现状分析”而来,拟订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目标的整体性与阶段性。新课标中有关作文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中高中阶段作文的整体性目标规定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在进行读写一体训练时要做到作文目标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在阶段目标中,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细分不同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在完成各个学期的阶段目标后,最终促进总目标的实现。
其次,做到课时目标具体化。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到特定的某一节课的“读写一体”的教学目标中,因此在制定课时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即根据本班的“现状分析”,把教学目标任务具体化。巴班斯基曾说:“把教学任务具体化。任务不仅应当是综合的,而且应是具体的,即指向消除学生知识中的落后面,解决学生教育和发展中较薄弱的环节。”[10]将课时目标具体化,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增强目标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一文时,可以设定这样的“读写一体”教学目标:①与同学讨论有关动物游戏之谜的四种假说,你认同哪一种或几种更合理,搜集相关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②结合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动物的代言人”的身份对人类说点什么。(两题选一)从上面的目标设置可以看出①是根据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②是创造性地写,都是利用课文进行作文训练。提示中运用“与同学讨论”、“展开联想和想象”等词语,容易操作,可以指导内容的最终生成;两则目标的难易程度不同,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实践也证明这种目标明确了“读写一体”的方向,思路清晰,易于操作,自然在教学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另外,加强课外“读写一体”训练目标的制定。
三、操作步骤
前面说过,读写一体的训练途径主要是通过作文与课内外阅读教学相结合,为写作生成操作动力。考虑到农村高中师生在利用课文进行写作迁移训练上的不足,下面具体说明如何利用课文进行读写一体训练。老师在分析了现状,拟订了训练目标后,在具体操作上大体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领悟范文。这是读写一体取得成功的前提,因为领悟不深便很难找到合适的迁移点。领悟首先是直接感悟,整体把握范文的“写作目的与对象”、“写了什么”及“怎样写”等方面的内容。之所以强调“写作目的与对象”,是因为这不仅是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也是国外一些作文教学要求,如美国作文训练就引导学生注意读者对象和作者的身份。
总之,在领悟范文阶段,首先通过直接感悟得出总体印象,再就所选的迁移点进行深入领悟,让学生明白迁移点在范文中的表达效果,为进一步练习打下基础。教师在分析范文时要适当讲些写作知识方面的内容加以引导,从而真正起到范文作鉴知识引路的作用。
第二步,示范演示。指教师就第一步所选定的迁移点进行示范演示。世间所有的技术、艺术、手艺都是会者教不会者,所谓“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就是这个意思。但在作文教学领域,很多地方的作文教学是不会者教不会者,作文教学的老师“只会讲不会写”。这样的作文教学肯定是隔靴搔痒,教不到点子上。老师所教的写作知识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技术,久而久之,学生写不好作文,也就丧失了兴趣。为了激发写作兴趣,读写一体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要进行示范和演示,即教师不仅要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下水作文”,而且在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自己文章的某些方面应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样想”,在讲评时可以和学生谈自己又是怎样做的。总之,讲出文章写作中的欢乐,讲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的解决方法,讲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等等,这样学生会获益匪浅,会对学习作文产生兴趣。“示范演示”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也并非高不可攀,一学期要求写四篇作文,教师做四篇“下水作文”也是可能的。我在进行读写一体的训练时就通过写“下水作文”给学生以引导,做到“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孟子语)。这样学生无论模仿性或创造性写作训练便有了依傍对象,从而更容易上路。
第三步,学生练习。学生把范文中领悟到的理性知识和教师示范所获得的感性知识融合起来,就进入了实际操作练习阶段,这是读写一体训练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建构写作的一般思维操作模型和文体写作的操作模型均由此而来,现状调查中学生作文操作动力的不足正可凭此得到解决。
上述调查发现,有1228名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因此在进行练习前要激发其兴趣。如何激发呢?首先可以在题目上下工夫。“题好一半文”,作文题目的设计要注意三点:其一,抓住契机。教师要根据现实情况,不失时机地设计好题目,如学习了《故都的秋》,就可以进行仿题材的练习。课文以时令为题材,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令“秋”,指导学生写《家乡的秋》等;学习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可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老师。其二,营造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才会有所感,有所思,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才会写出有真情的文章。学习了《小狗包弟》一文后,要求学生带一副照片或手工制品,设置一个“展示和讲述”的情境,学生讲述后让他们仿照课文中的内容,写一个感人至深或令人遗憾的故事。其三,针对爱好。爱好是兴趣的直接动因,同时又是个性化的情趣,正因如此,它往往被忽视。爱好虽然是个性化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有忽视它的理由。在读写一体的训练中,同一篇范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不同的迁移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让学生写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作文水平的提高。
兴趣激发后就进入了训练的“实战”阶段。读写一体的训练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其一是模仿性的训练。这种训练又称为仿写、仿作和模写。我国传统的作文训练中,由模仿入手乃是一条重要的经验。宋代的朱熹曾说:“古代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仿作一篇。故后有所作时左右逢源。”新课标虽然强调“有创意地表达”,但需要明白,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目的。要进行模仿,就要找出事物间的相似点。模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寻找相似。韩愈仿扬雄的《解嘲》而作《进学解》,二者境遇相似;吴伟业仿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作《圆圆曲》,诗中人物的命运相似。因此指导仿写的关键就是找到所读与所要写的相似点,依照学生的学习程度,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其训练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仿语言。有仿课文句式,遣词造句,如引导学生仿写《我有一个梦想》中“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也有仿语言的不同色调不同风格,或幽默——庄重,或明快——含蓄,或豪放——柔婉等等。
仿文体。学生学什么文体的课文,就指导学生仿写同类体裁的作文。学记叙文,就仿写记叙文。
仿立意。课文从哪个角度立意,指导学生也从类似角度立意作文。如学习陆蠡的《囚绿记》,取其象征手法立意,指导学生写《红花草赞》、《蜡烛赞》等作文。
仿章法。依课文的构思、布局结构,指导学生作文。如《动物游戏之谜》按“总写——分写——总写”的顺序来结构全文,可以指导学生仿此结构写一篇说明文,如写《我们的学校》、《我的书房》等。
仿表现手法。课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其中的一两样进行作文训练。
其二是创造性的训练。这是由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激发创造思维,是读写一体的最终目的,也是新课标“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在进行创造性训练时可直接以教材内容进行改写训练,因为“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的准备”。[13]如将诗歌《琵琶行》改编为一个白话故事。也可以借用课文的某些内容进行“有创意地表达”、“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重读初中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一文中,王安石认为方仲永才能衰竭的原因是他的父亲“不使学”,不言而喻,若“使之学”则就可以成材。事实果真如此吗?可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多方面的质疑,如从“父利其然也”写环境对天才的影响,从乡人“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的做法写世俗对天才的扼杀等等。
第四步,以写助读。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读写一体的训练中,阅读和写作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写作又促进了阅读。读写一体的训练一般采用“范文作鉴知识引路仿写练习”的方式,我认为应加入“示范演示”和“以写助读”才更完美。(“示范演示”的作用及其做法在前面已经叙述。)“以写助读”就是文章写好后再仔细审视一遍,对其中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剪裁取舍等方面进一步领悟,从而把仿写所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达到更深层次或更理性的领悟,最终促进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
1、请把你作文中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句用 标出;
2、给自己的作文分段,并概括各段的内容;
3、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结尾与开头是怎样的关系?在眉批中写出。
5、这篇作文借鉴了哪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二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是什么?思考后回答。
这样的做法就能通过写作促进阅读,在读写一体的训练中值得借鉴。
以上是有关课内阅读中读写一体训练的具体操作步骤。在课外阅读中,老师可创造性地利用有限的图书资源,使其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和背诵中可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文化积累以及生活积累,这是作文能力的基础。农村孩子所读的课外书少得可怜。更可悲的是,许多学生对读书失去了兴趣,离开了丰厚的积累,作文水平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四、评价总结
读写一体通过以上诸环节的训练,基本上解决了学生作文“怎样写”的问题,初步建构了写作的操作模型,生成了“操作动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即确定文章主旨立意能力、聚材选材能力、确定文章轮廓进行结构布局的能力、起草行文的表达能力、作文修改的能力。但学生在具体写作时,这些基本能力的运用还未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因此训练到一定的阶段后,有必要进行“评价总结”,开“写作交流会”,使学生脑中模糊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交流会上,老师对训练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并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的写作行为,在脑中生成新的写作“图式”,最后选定优秀的作文,通过“广义发表”的形式,在“作文墙报”、“手抄报”上发表,满足学生的作文成就感、成功感,为后继的写作训练生成“心理动力”。这些材料收集整理在“写作档案袋”里,为写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提供有用的证据。
总之,鉴于调查中农村高中作文的困境,我灵活运用了传统的读写一体的训练方式,在激发写作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作文不知“怎么写”的难题,为写作的操作动力、心理动力贯注了新的动力源。
第四章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对策之二:写作档案袋
第一节 写作档案袋的含义及优点
通过读写一体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写作的操作模型,知道了作文应该像范文作者那样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然而这只解决了作文“怎么写”的问题,至于作文“写什么”“怎么写”这一主要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即“信息动力和心理动力”没有落实。信息动力源于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些道理人人都懂,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和参与生活,获得强大的“信息动力”,而且在体验生活和参与生活中培养写作的兴趣,生成“心理动力”,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从前面表二和表三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生活相当漠视,不愿或不能从生活中寻找写作“源头”;老师方面,仅有6位老师常为学生从生活中开发写作“源头”,7位老师引导学生看课外书以增加知识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跟老师的作文指导思想有关,在调查中发现,16位老师在作文批改、讲评上受高考评分标准的影响。高考评分标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为了高考应试而形成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已严重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落实新课标中所提出的“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即本文提出的第二条对策:写作档案袋。
一、写作档案袋的含义
写作档案袋是成长记录袋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成长记录袋也被一些学者翻译为档案袋,其英文单词portfolio,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他所选辑或提交的东西,是由出示档案袋的人自己创作的。把这种做法应用到教育上,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写作档案袋是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把学生的作文和相关的资料收集在一起,用以反映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成就、进步和努力,促进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二、写作档案袋的优点
作为一种传统标准化测验的替代评价方式之一,成长记录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外的教育评价改革中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2000年,北京石景山古城中心小学就写作档案袋进行了实验,效果显著。它之所以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是因为与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一)有效地改变了传统作文评价的弊端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一种“外部评价”,把评价等同于各级各类考试,同时又把考试窄化为外部机构所组织实施的各级各类的统一考试,就高中而言,主要是高考。这种评价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缺乏诊断性和形成性的功能。它不但不是激励性的、发展性的,反而大大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上是带着应试的镣铐在跳舞,没能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构建评价体系。
(二)能落实新课改的评价建议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在此理念的观照下,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写作档案袋能够反映学生在作文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把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欢或最重要的作品装进写作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写作档案袋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特点和水平的教学与指导;同时,它重视评价过程的多主体性,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将充分发挥写作的主体性,尤其是写作的内在动机。
(三)在农村高中具有现实必要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学校,
第二节 写作档案袋的创建与使用
写作档案袋能反映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努力与进步,反映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而不仅是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评价方式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相分离的现象,能将教学、学习与评价融为一体。写作档案袋要想取得应有的作用,在创建和使用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立目标与任务
如果评价目标与任务不明确,只是为收集材料而收集,那么写作档案袋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失却了档案袋评价的作用与效果。因此在创建时首先要考虑这一点。在服从写作总目标的前提下,分阶段实行阶段目标。阶段目标的确立应以学期或学年教学目标、学生现状为依据。写作档案袋确定的目标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证明、描述学生与写作有关的能力发展;让相关人员(包括学生自己)能够显而易见地看到或感受到这种发展或变化,由此激发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到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写作技能与水平。
为实现这些目标,在写作任务的制定与分配上一定要与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作品,而不加重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高中阶段的写作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训练写作技能,进一步增强写作能力。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解决写作的素材问题;自觉地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加强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其二,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其三,提高思想认识,涵养道德情操。鉴于调查中师生利用教材学写作的不足,对生活这一作文“源头”挖掘不深等因素,立足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实际,我把高中阶段的写作任务具体细化为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进行读写一体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修改和评价能力,通过展示和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即为写作生成“信息动力”和“心理动力”,解决作文“写什么”、“为什么写”的问题。为达到以上目标和任务,在操作上使用描述发展的过程型写作档案袋,用来呈现学生在一学期或一学年里在课堂内外完成的各种写作活动和成果,并以此描述、证明学生在语言学科上的成长和进步。
二、实施过程
在确定目标和任务之后,就进入了写作档案袋的实施阶段。在实施之前,教师对写作档案袋收集的内容应有清楚的认识,力求使收集到的材料与要进行评价的内容相结合,并且把具体的要求告诉学生,这样设计出来的写作档案袋就会适合学生的实际。我在高一年级一个班实行过程型写作档案袋实验时,针对上述调查中学生写作时的“信息动力”和“心理动力”不足的情况,具体采用了以下步骤: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让学生认识并喜欢写作档案袋是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根据学生渴望作文获得别人夸奖的这一心理需要(调查中有1114名学生希望如此),在开学初,我对学生说,自己决定在本学期进行一项作文教改实验,但必须有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取得成效。学生忙催促说怎么改。我接着向他们介绍了写作档案袋的有关内容,要求他们把自己本学期作文及相关写作资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起来,设计成一个档案袋,最后到期末时开展交流和评选优秀活动。听后学生兴趣很高,纷纷表示愿意合作。针对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为了了解不同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有关经历,使写作档案袋能真正起到促进写作能力、写作主动性的提高的作用,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四),主要调查了写作兴趣、自己在写作上的优势与困难、自己对写作与生活、阅读的关系认识等方面情况。通过以上的介绍和调查,学生对写作档案袋有了兴趣,我对学生的写作经历也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就可以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档案袋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写作态度和习惯。
使用写作档案袋之前的问卷调查(表四)
姓名 日期
1、你喜欢写作吗? 2、从下面选项中勾画出今年你最想提高的写作技能(不超过五项)。 A 词汇量 B 标点符号 C 吸引人的开头 D 精彩的结尾 E 有条理 F 紧扣主题 G 恰当的词汇及句子 H 内容充实 I 修改 J 书写 3、列出你从小学课本上学到的写作本领(如语言、写法、段落安排等) 4、课余时间你经常看书吗?读过了哪些?如果没读书你又干了什么? |
5、你最喜欢写下列哪种类型的文章? 勾画出来。 A自己的事 B记述真实的故事 C想象性文章 D描写景色 E日记 F书信 G小诗 H其它 6、写作时你常遇到什么困难? 7、在写作上你需要老师的哪些帮助? 8、小学时你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是什么?初中时你有信心和毅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吗?简要列出你的打算。 |
(二)动员家长协助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亟需帮助家长确立“家长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且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如果没有高度的家庭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会得到完美的效果。写作档案袋要想取得成功,当然需要家长的协助。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农村高中,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去打工,这些孩子过着寂寞的童年。在使用写作档案袋的评价上要想发挥家长的作用很难。即使父母在家,也往往因文化程度较低而使“家长”这一不可替代的资源形同虚设。虽然如此,在使用之前,我还是以语文教师的名义给家长(或监护人)写了一封公开信(见表五),要求家长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督促孩子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孩子的写作提供机会和条件。家长的参与采取自愿原则,争取能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写作上的优势、进步和不足。
使用写作档案袋之前给家长的一封信(表五)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你好!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初一(1)班准备开展“写作档案袋”的活动。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及课外收集的有关写作的材料收集起来。通过作文自评、互评反省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激发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开始都很愿意完成此项活动,但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可能会敷衍了事。因此我真诚地希望你的帮助,请给予你的孩子以下方面的帮助: ★请为孩子准备一个文件夹或文件袋,或者一个硬面本。封面有孩子自行设计,自行装饰。 ★请帮助孩子拟定一份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孩子每天读课外书至少20分钟,并要求做读书笔记或摘抄优美词句。 ★每月对你孩子的读书、作文情况做一次简短评价,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进步及应改进的方向。 如果你有什么宝贵的意见,请留言! 高一(1)班语文老师 ××× ××年×月 |
(三)收集材料
在收集完以上这些基本信息,得到家长的协助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富有个性的写作档案袋。接下来就是要考虑档案袋里应收集的材料了。材料的收集应起到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在高一年级我采用的是过程型写作档案袋,主要解决学生作文的“心理动力”和“信息动力”的不足。主要收集以下两大类材料:
第一类材料,自我介绍和材料选择计划表。自我介绍主要是对自己的家庭、
过程型写作档案袋材料选择计划表(表六)
一、写作素材类 1、成长日记(记录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感受和体验等内容)。 2、读书札记(词汇积累、优秀作品剪辑、轶事趣事、读书心得等内容)。 以上两项要求每周各记下2---3篇。 二、作文类 1、“读写一体”训练系列或片段(要求记下具体内容、写作日期、依据范文、评价反思等)。 2、大作文(包括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作文。要求有作文提纲、初稿及终稿,写作日期、评价与反思等)。 3、写作过程的材料(写作反思、自评或同伴评、家长评等)。 三、其他相关写作材料 最满意的作文、作文奖励情况等。 四、写作综合评价材料(放在期末进行) 1、我的表现: 2、同伴眼中的我: 3、老师评价: 4、家长寄语: |
第二类材料,有关写作方面的材料。这是对以上“写作档案袋材料选择计划表”中所列材料的收集,是写作档案袋的主体部分。写作档案袋评价能否取得应有的作用就取决于此。下面就以表六中所列材料作为样例做具体说明:
1、写作素材类 素材与材料不同,材料是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或写入文章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景物、情理、数据、例证等。素材指作者为写作需要而通过各种途径所收集的原始材料,它一般是零乱的、不完整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的积累对于写作来说相当重要。有积累,有素材,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把它放在首位是由于学生写作的“信息动力”的不足,即不知作文“写什么”。写作素材有两个来源: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包括生活见闻、生活经验、生活阅历的积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自然,感悟社会和自我,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获得真情实感。在写作档案袋中用“成长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源头”。每周要求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得较好的日记摘抄2——3篇放入档案袋中。内容可以是感悟大自然,小至花鸟鱼虫,大至山川河流都可以入文,目的是培养其观察能力,陶冶学生的灵性,在欣赏农村自然风光中发现自然美;也可以是感悟社会,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社会,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农村弃婴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等等,这些现实问题如果走进学生的日记,写作的视野就会变宽,就由狭窄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走进了社会生活;还可以是感悟人生,也就是认识别人认识自己。高中生已进入青春期,又陡遇学业负担加重,其生理、心理负荷令其猝不及防。要求学生写点想说又苦于没有机会或没有时间或不好意思当面与老师同学、陌生人说的话,写出自己较深的体验,把它放入“成长日记”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呼唤学生的人生信念与理想。“成长日记”载入写作档案袋,内容可长可短,学生完全抛却心理障碍,排除写大作文的心理压力,教师积极从中找出善于观察、善于感悟的闪光点,及时反馈,给迫切需要爱与帮助的学生一盏指引心灵的明灯。这种“我手写我心”的“成长日记”,拉近了师生感情,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既解决了作文的素材,又解决了写“真话”的问题。
写作素材的另一来源是阅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包括阅读内容的积累和写作手法、风格等作品形式方面的积累。阅读的积累不仅是学生形成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间接体验,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了解了生活的面貌,也产生了对生活的情感,获得了对生活的认识。因此,在写作档案袋里安排收集“读书札记”这一项,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词汇、优秀作品、轶事趣事、读书心得等内容放入其中。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的做法在前面“读写一体”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一般都喜欢读书,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文学的永久魅力中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作文就不仅解决了有话可写,而且能解决“写得深”的问题。为使“读书札记”落到实处,可设计课外阅读卡让学生填写,阅读卡的内容包括阅读时间、记录时间;读物名称、作者、出版社;读物的主要内容;阅读后体会;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词汇和精彩句子等。普通高中都开有阅读课,让学生每周阅读2——3篇读物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期积累养成习惯,对其人文素养的提高也是大有益处的。至于名著的阅读更不容忽视,有人说过:“没有名著的民族是可悲的,它意味着文明的短暂和浅薄;拥有名著却远离名著的青少年也是可悲的,它意味着远离高尚与不朽。”因此可安排他们在寒暑假阅读。虽然有些同学家里没有,可利用校图书馆或同伴间互相借阅,争取在与大师们的对话中获得厚实的“精神底子”。
引导学生通过“成长日记”、“读书札记”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的目的是应用,为使积累能落到实处,因此应积极开展积累方法的指导,并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将积累转化为文字的实际能力。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常用的方法是围绕某一主题从平时积累、影视启迪、社会生活、创造生活、家庭生活、读书积累、学校生活、偶然发现等方面进行;又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所积累的素材呢?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写作时广开思路,打开尘封的记忆仓库,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联想时思接千载,突破时空,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在写作时就可以找到与作文主题有关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知道该怎样去积累素材,同时也明白了积累后如何具体运用,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达到了积累与表达的良性循环。
2、作文类 学生作文材料具体包括三大类。其一是“读写一体”训练系列作文或片段。之所以把它们收入档案袋,是鉴于前面调查中师生在利用课文教(学)作文方面有较大的不足,通过范文的教学来对学生进行作文“怎么写”的指导。把“读写一体”训练中形成的各种练笔放入其中,不仅巩固了训练效果,使读与写互相促进,而且学生通过不定期回顾或反思作文过程,就能激发训练的兴趣和主动性,真正做到由“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读写一体”的训练一般按单元进行,要求学生按单元放入训练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写作日期、依据范文、自我评价或反思,这样一学期的训练便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也就能理性地懂得作文应该像范文那样去观察去表达,最终形成一系列的写作技能,从而真正解决“操作动力”不足的问题。
其二是大作文。一学期的作文训练是按单元进度进行4至5次。一般情况下,老师每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就先让学生列提纲,打草稿,然后抄写在活页稿纸(或一般的练习纸)上交给老师批改,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修改完毕后才誊写到正规的作文本上。到学期期末时,学生的作文本工工整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成果,但是这种做法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我要求学生把一篇作文的两到三稿,无论是提纲、草稿还是终稿都保留好,依时间顺序放进写作档案袋。加上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作文,到期末时单就大作文这一类的材料就是沉甸甸的。学生单是捧着它,就会蓦然发现自己在一学期竟然能“创作”出这么多的作品,成就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获得了作文的“心理动力”。
其三是写作过程的材料。“写作档案袋”如果仅只收集上面这些材料而不加入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评价等反映写作过程的材料,那么它仍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还应该让学生在写完一篇作文或多篇作文后进行反省或自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就,培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而且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及方法,使评价的激励与发展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但对学生来说,学会自我评价反思与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多次自我评价和反省的机会,并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指导。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开始评价作文时一般都很简单,而且往往是对教师意见的模仿。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得很真实”、“想象比较丰富,比前两次好”。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示范外,还应该提供评价标准,让学生去自评或互评,让其通过评价找出优点,看到不足,最终形成作文修改的能力。评价标准由全班讨论后制定,具体包括文体格式、卷面、错别字、有无病句、标点、中心是否鲜明集中、选材是否典型合理、结构是否自然完整、表达方式是否合理、语言是否简明准确等。这样学生在评价作文时就有了“规则”可依。在具体实施中,我与大家制定了下面的“作文评价要求表”(表七)和“自我评价和反省表”(表八)。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一般安排一个月进行一次,并且每次按具体训练要点有重点地加以评价。
作文评价要求表(表七)
仔细阅读自己或同学的作文,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评价: 1、好的句子或词语用“ ”画出来。 2、文中的错别字要圈出,而且在原位置上面进行改正。 3、不通的句子用“ ”画出并改正。 4、对照班上制定的评分标准,在作文后面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每月至少自评或互评一次;并思考通过评价活动,自己有哪些收获。 |
自我评价和反省表(表八)
姓名 填表日期
我认真地阅读了从 月 日到 月 日期间所写的练笔及作文,我一共写了成长日记 篇,读书札记 篇,读写一体训练作文 篇,大作文 ,合计约 字,我的收获还真不少: 1、在写作技能及写作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①观察能力: ,如《 》中有 。 ②联想及想象能力: ,如《 》中有 。 ③语言表达:如《 》中有 。 ④篇章结构:如《 》中有 。 ⑤审题立意:如《 》中有 。 ⑥最有创意的文章:如《 》中有 。 ⑦作文修改:如《 》中有 。 2、之所以会有上述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①我对作文的兴趣: 。 ②我的写作知识: 。 ③我对写作的看法: 。 3、在写作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 。 4、我对老师、同学或家长的希望和建议是: 。 |
3、其他相关写作材料 这些材料是为了写作档案袋在期末的交流总结服务的,内容包括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作文、最好的成长日记、最精彩的读书札记、曾获得的作文奖励等。这些材料收集的目的是增强学生进一步努力的信心,满足其成就感,保持其作文的长期兴趣。
4、写作综合评价材料 这类材料一般放在期末进行,是对写作档案袋的使用效果的全面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我的表现、同伴眼中的我、老师评价和家长寄语等。
(四)交流与总结
写作档案袋通过收集“成长日记”、“读书札记”等材料,为写作生成了充沛的“信息动力”;收集“读写一体”训练系列作文和大作文巩固了“操作动力”;学生每月进行的作文自评与反省以及互评作文,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知道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由此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动机与兴趣,获得了强大的“心理动力”。为使写作档案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必要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总结。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写得好的“成长日记”、“读书札记”、“作文”等内容通过手抄报、墙报等形式进行“广义发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期末时再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写作档案袋交流展示会。会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档案袋装订成册,自行设计封面,结合课文中“序言”或“后记”的写法,给档案袋加上前言或后记,列出自己的写作清单,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并写上理由。在交流会上,让同学们轮流登台展示自己的写作档案袋,畅谈自己的感想与不足,由全班同学集体投票选出优秀档案袋、最佳封面创意奖、进步奖等奖项。交流会结束后,让学生把写作档案袋挂在教室里,供所有的老师、同学和家长来参观。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检验“读写一体”和“写作档案袋”的对策能否改变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困境,我对两对策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的准备和实施阶段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教育实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在此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次实验的目的有二:其一是验证“读写一体”的对策能否有效解决学生作文“操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其二是验证“写作档案袋”的质性评价方案能否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心理动力”匮乏和“信息动力”缺失的难题。指导实验的理论依据有: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作文能力发展阶段性规律、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及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总结和农村语文教育资源现状(见前面的叙述)。
(二)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
以我所任教的两个高一班学生为被试,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两班学生是学校随机分成,学生成绩大体相等,非重点班也非较差的班。
(三)确定实验处理及测量方法
在作文教学上,实验班运用两对策,对照班不用;测量方法除了作文成绩外,主要以新课标中作文目标为标准来评定学生的作文实际水平。
(四)了解学生的作文准备情况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在高一新生语文摸底质量检测中,我严格把关检测程序,力求考试的公平、公正。现将我带的两个班(一个打算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学生的作文成绩列表对照如下(见表九、表十)。
高一作文成绩(总分60)对照表(表九)
班级及分数段 |
0——18 |
19——36 |
37——42 |
43——48 |
49——60 |
实验班 |
2 |
12 |
27 |
15 |
5 |
对照班 |
2 |
11 |
26 |
16 |
6 |
学年初两班学生的作文(总分60)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表十)
班 级 |
人数 |
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实验班 |
61 |
38、1 |
84、1% |
18、2% |
对照班 |
61 |
38、5 |
86、4% |
20、5% |
从以上学生成绩统计看,作文量化成绩从25分到55分不等,学生之间成绩悬殊大,但两班平均成绩相差不大。考虑到考试成绩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又要求两班学生完成同一题目的作文,认真分析两班学生的作文水平,作为实验前的资料保存。
二、实验的实施阶段
在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在2010年9月——2011年7月第一学年,就进入了实验的实施阶段,在实验班的作文教学过程中采取“读写一体”和“写作档案袋”两对策,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随时记录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一)进行“读写一体”训练实验
先利用表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利用教材学作文方面的情况,再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学生需要,按照计划整体安排“读写一体”训练,具体程序如前所述。而对照班按阅读教学的常规方法进行教学。
(二)进行“写作档案袋”实验
先利用表四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然后按照前面所述程序创建和使用“写作档案袋”。而对照班的学生虽然也要求他们进行同样的作文练习,但没要求他们创建和使用“写作档案袋”。
(三)收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主要包括:期中期末两班的作文内容及分数、学生的成长日记、读书札记、平时作文、互评及反省记录、互评记录等。
第二节 实验的总结评价阶段
在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束后,我从作文成绩、写作能力和作文兴趣等方面,对实验取得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以检测对策的实验效果。结果显示,由于两对策的运用,学生的作文成绩大面积提高、写作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作文成绩大面积提高
下面以量化数据——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作文分数统计(表十一),说明实验班学生作文成绩较之对照班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先从实验班自身实验前后作文成绩的纵向比较看,差距缩小,优秀面扩大,全班作文成绩稳步上升;再从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统计的横向看,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对照班的学生,尤其是困难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科目的增多,知识繁难,长期学习兴趣缺失等原因,占班级人数居高不下。
语文期末质量检测作文分数统计表(表十一)
时间 |
班级 |
分数段 |
人数 |
占班级人数的百分比(%) |
实 验 前 |
实 验 班 |
0—18 |
2 |
3、8 |
19—36 |
12 |
19、7 | ||
37—42 |
27 |
44、3 | ||
43—48 |
15 |
24、6 | ||
49—60 |
5 |
8、2 | ||
对 照 班 对照班 |
0—18 |
2 |
3、8 | |
19—36 |
11 |
18、0 | ||
37—42 |
26 |
42、6 | ||
43—48 |
16 |
26、2 | ||
49—60 |
6 |
9、8 | ||
实 验 后 |
实 验 班 |
0—18 |
0 |
0 |
19—36 |
6 |
9、8 | ||
37—42 |
13 |
21、3 | ||
43—48 |
23 |
37、7 | ||
49—60 |
19 |
31、2 | ||
对 照 班 对照班 |
0—18 |
1 |
1、6 | |
19—36 |
7 |
11、5 | ||
37—42 |
18 |
29、5 | ||
43—48 |
21 |
34、4 | ||
49—60 |
14 |
23、0 |
二、写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是一个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小学升入初中时的作文成绩是41分。其作文水平在班上是中等,入学后第一篇作文表达了想提高作文的强烈愿望。结合她的情况,我引导她看课外书、认真观察生活。在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后,鉴于这篇范文精彩的人物描写方法,我就依据本文进行了读写一体的训练,具体从两个层面来训练:其一,在表层方面,仿写其思路、具体描写方法等;其二,在深层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睁大眼睛去关注,敞开胸怀去拥抱,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仿其“有感而发”的主旨,体会到只有热爱生活认真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这位同学认真体会,仿写了《新班主任》,经过修改发表在校报纸上,现将文章摘录以做说明:
踏进高中校门,迎接我的是陌生的环境,映入眼帘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胆小的我坐立不安,就像一个外星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被送到地球,带着好奇又有点害怕的心理来接受新环境的挑战。
理着平头,腆着“能撑船”的啤酒肚,一双犀利的眼睛深藏在厚厚的镜片下,班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于是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脑子里禁不住地冒着彩色泡泡。周末在街上溜达时,突然瞥见许多的“班主任”相片竟然印在手拎包上,购物袋上,甚至三轮车的外包装上,惊诧于班主任的知名度如此之高时,仔细一看,原来是刘仪伟大叔在冒充。呵呵,看来,新班主任长得还真有点明星相哦!
听班主任上课简直是一种享受,因为他的风趣幽默。记得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 “眼睛向上一翻,轻轻一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这一句时,他首先示范梁任公先生的 “翻眼”“点头”的动作。透过他厚厚的镜片,随着他的眼睛木讷地翻出白色时,我们忍俊不禁;接着他要求我们重复他刚才的动作,让我们集体做一回梁任公,这时全班捧腹大笑。“可是也有一点喽”这一句被他强憋着笑,从牙缝中挤出来的时候,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梁先生奇特的开场白,鲜明的个性就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也就懂得了描写人物原来可以这样写。
新班主任管理的方法也与众不同,尤其是他自创的奖惩办法更是“独步”校园。上课回答问题好的同学,除了给予掌声鼓励之外,还可以上黑板写课文“标题”。奖赏已经如此特别,惩罚更是新颖。谁要是违反了班级纪律,那你可就要“戴(带)花”,他会叫你去花市买一盆花带到班级,并且要给花浇水时时伺候它。小心啊,我可不想“戴花”哦!
“你们怎么还在说空话”这是班主任进教室的第一句话;“你们怎么又乱扔垃圾呀”这是他巡视教室一圈后的第二句话。接着,便是他经典的动作:拿起扫帚,对教室的垃圾进行大扫荡,任凭垃圾躲在哪个角落,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原来,班主任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
不过,他生气的样子也好可怕。在我们犯错误并且屡教不改时,他的脸会阴沉得拧下雨滴来,嘴嘟得能挂一桶水。在“乌云”布满“脸面”后,接着便是霹雳般的叱责。记得那次测试,我们把他刚刚讲的句式选错后,他生气极了,在噼里啪啦的责骂后,他竟赌气地离开教室……
“死鬼,你不要死啊,你死了我可怎么办哪……”听,《箜篌引》正被班主任声情并茂地表演啦,千万可不要错过观看哦……
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感情真挚,对高中新班主任的刻画可谓形神兼备,既写出了新班主任的外貌描写(理着平头,腆着“能撑船”的啤酒肚,一双犀利的眼睛深藏在厚厚的镜片下),又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了班主任上课风趣幽默的特点(他首先示范梁任公先生的 “翻眼”“点头”的动作。透过他厚厚的镜片,随着他的眼睛木讷地翻出白色时,我们忍俊不禁……),还写出了班主任与众不同的管理方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班主任的尊敬和爱戴;在写法上,能仿照课文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能通过细节来描写人物的精神气质。虽然这位同学只是一个个案,但的确能说明对策使用的效果,另外还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总之,在为期半年的实验中,学生的作文成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实验班的学生在期末的作文总结交流会上,畅所欲言,纷纷表示愿意下学期继续进行“写作档案袋”的活动。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认真调查了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揭示了产生“学生作文难、作文教学差”的深层原因;其次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三大困难,在继承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合了先进的作文评价方案,提出了“读写一体”和“写作档案袋”的对策。“读写一体”是从“作文与阅读”的关系入手,意在解决学生作文中“操作动力”不足的难题;“写作档案袋”是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入手,意在解决学生作文“心理动力”匮乏、“信息动力”缺失的难题。最后,把两对策融合运用到实际的作文教学中,通过实验检测两对策的可行性。从实验的使用效果看,我欣喜的发现两对策的运用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成绩,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实践证明不失为一把开启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当然,我也深感到本文定有许多疏漏之处,对对策的整合、大面积地推广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我坚信,在全社会共同关注、诸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作为“育花孕果”的作文教学,定会在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课堂中,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1页。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63页。
[3] http://zww.com.cn.3—25.
[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36页。
[5] 苗培周:《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5期第32页。
[6]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页。
[7] 刘锡庆:《理想的作文教学》,《语文建设》,2002年第10期,第30、31页。
[8] 王承绪译,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9] 杨成章:《语文教育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3、54页。
[10]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页。
[11] 张厚感:《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 9期,第 25页。
[1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95页。
[13] 吕叔湘:《 语文教育论文选 》,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页。
[14] 顾振彪:《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语文建设》,2002年第6期第9、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