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实施,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现将我们的新课改开展情况做简单汇报:
一、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2、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
二、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二年来我们针对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堂的教学效能。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我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3、我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系列基本功达标竞赛,突出十种能
(1)语言表达能力;
(2)板书设计和书写能力;
(3)课堂组织设计指导能力;
(4)新技术运用能力;
(5)课堂反思改进能力;
(6)总结写作能力;
(7)改革创新能力;
(8)交际活动能力;
(9)学科合作能力;
(10)课堂亲和能力。
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调动了我校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4、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2)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
(3)在学生中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的评选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素质。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三、注重课堂实效。
(一)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具体措施是:
① 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
②发挥教研组作用,展示集体智慧。
③ 鼓励倡导教师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④ 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
(1)、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科教学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图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探究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
在文科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5)、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成效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实施只有二年,但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定位准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师教得有激情,学生学得有热情。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开放”课堂,“放飞”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满堂灌”的现象不见了,更多的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操作、实验、交流、讨论。浅层次的讲解少了,深层次的讨论多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在问题中反思新课程
1、由于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加长,所以双基的内容有所弱化,尤其试卷和作业上问题较多。
2、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方面难于把握,“收”与“放”的矛盾不好解决,驾驭能力有待提高。